综合

首页  >  综合

【改革开放40年】曾刚:用奋斗书写时代的荣光

作者:记者 吴珊 向正鹏 记者团陈茵 泽仁曲珍  编辑:王义芳  来源:新闻中心   发布时间:2018/07/12

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,标志着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。以此为起点,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。

从1978年到2018年,改革开放四十年。这四十年,中国走过了经济大发展、思想大解放、文化大发展的荣光历程。在教育领域,1978年的恢复高考,成就了一代人的奋斗梦想。

2018年7月初,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赴上海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走进时代、走向未来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期间,专程拜访我校1978级校友、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。

作为高考恢复后1978年入校的湖大学生,曾刚教授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。他先后在湖北大学求学、任教,赴德国留学、工作后回国留任华东师范大学至今。他是幸运儿,高中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,成为恢复高考参加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后的第一届大学生;他是拼搏者,德国留学2年半获得博士学位,创造最快纪录;他是“香饽饽”,在国外深受导师喜爱,归国又被多家单位争抢……40年芳华如梦,曾刚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,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成就。40年岁月不惑,他在奋斗中见证着时代的改变,也通过自己的奋斗分享着时代的发展机遇。

人的奋斗离不开自信和自强”

1978年9月,武汉师范学院(湖北大学前身)门口,16岁的曾刚搭乘长途汽车来报到,成为我校地理系恢复招生后的首届学生。

时逢高考恢复初期,春雷炸响,百废待兴。我校地理系自文革期间停办后首次恢复招生,来校报到的36名新生中,有家中养育四子的父亲,也有和儿子一同报到的母亲,“知识能改变命运,大家无论年龄,都抱着这样一种‘真读书’的初衷来了。”

曾刚回忆,上学之初,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非常有限。大学期间,学生们经常集体出动去码头、车站接从农村、外地回来的老师,帮他们搬家、运行李,因资源不足,很多老师住在教室里,老师们的“家底”,学生们知道得一清二楚,师生一家人,印象之深,终身难忘。

虽然当时教学资源匮乏,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精神头非常足,白天图书馆里抢座位,晚上宿舍里挑灯夜读的现象非常普遍。为弄清“南半球气候和我们这里是一样吗?”的问题,地理系同学在询问老师和查询相关资料无果后,专门写信询问教材编者华东师范大学金祖孟先生;为学到真知识,他们向学校请求,换掉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老师;他们还经常在校内各地开展自由辩论与演讲,奔赴荒山大川探寻人地关系奥秘,也经历了野外实习“咸菜加馒头,天天如此”的学习生活。

勤奋而自由的学风涵养了大学生们对自己充分的自信,“条件远没有精神重要,那时的我们只认为机会很难得,佩戴校徽很自豪。”曾刚说。

1982年本科毕业后,曾刚留校任教,6年后,他作为访问学者赴联邦德国留学,并争取到留德读博的机会。读博期间,他勤奋刻苦,每天学习10个小时以上,最终用2年半的时间读完5年的博士学业,得到导师认可,留德工作。“我们这代人的奋斗,离不开自信和自强,这两种关键的品质,成就了我们的多彩人生。”

上世纪90年代,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,中国开始迎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归国人员。1996年,曾刚教授也回到祖国,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。

时代的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”

1996年至今,曾刚教授已扎根上海20余年,在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模式、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、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,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、二级教授、A类特聘教授、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、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、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首席专家、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、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。

他担任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”、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“长江经济支撑带发展战略研究”、“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”首席科学家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“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评价、健康诊断与监管技术”课题负责人以及上海市系列科技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。

“游子走得再远,也忘不了故乡的风景与故事。”曾刚感念母校的培养,怀念当年的奋斗时光。“母校是我们永远的心灵家园,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,也承载着我们对青春无限的怀念和对昔日老师父母般关爱的眷念。”然而,他也无不惋惜地感叹,随着学校环境的改善,许多承载记忆与乡愁的建筑和实物都没有了。

“历史悠久的大学还是要有一些老家底的,可以是大师,也可以是老楼。古老的建筑不仅是学校历史的见证,更是我们校友情感的寄托,是我们记住乡愁的印记。”

立足新时代新发展,曾刚还建言母校保持“湖大人”自信自强的优良传统,秉承“继承与创新相结合”的发展理念,重视特色与优势学科建设,充分挖掘校友资源,打造命运共同体,迎接母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。

相关文章: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新闻排行

版权所有?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
邮政编码:430062  鄂ICP备05003305    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